兔年春节假期,已然在正月初六这天谢幕。
但关于今年的全力拼经济工作,关于一揽子刺激消费政策,及城市与城市之间为抢夺人才而展开的激烈竞争,才刚刚开始。
作为新年的开端, 这个春节吹来了久违的暖风。
(资料图片)
热闹、消费、信心、抢人大战,该回来的,统统都回来了。
01
这个春节,人们的整体消费信心表现如何,主要看两组数据。
第一组数据是:
春节档票房。
近年来,春节档票房被视为消费的一个重要性指标,因为观影门槛不断在降低,已经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。
所以票房的数据非常直观,好就是好,不好就是不好。
据国家电影局的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为67.58亿元,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榜第二名,仅次于2021年。
观影总人数1.29亿,其热闹程度不言而喻。
电影市场强势复苏,背后有几点原因。
一是,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影片题材多样化,集合了喜剧、动画、悬疑、科幻等元素,且明星阵容巨大,其中《流浪地球2》、《满江红》和《无名》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。
二是,对比前几年的抬高电影票价,今年各方都在有意识地让利,票价不增反降,为的就是把人们压抑已久的观影需求释放出来。
三是,疫情放开了,第一波感染峰值期过去了,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不敢说完全修复,但至少,经过连续三年的狂风暴雨,现在人们总算看见了曙光。
而且,这道曙光,已经越来越明朗。
02
接下来,看第二组数据:
文旅消费。
如果说,今年的观影场景用“热闹”这个词来形容。那么,趁着春节假期出去旅游的景象,堪称“火爆”。
光是国内旅游出游的,就有3亿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3758.43亿元,同比增长了30%。
具体到几个热门旅游城市的话——
海南省内各区接待的游客持续走高,旅游收入也上来了不少,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。
长沙更是夸张,一家网红饭店因“吃不上饭”而火上热搜,想要吃上喜欢的美食,还得排队4000多桌。看着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场景,有的人实在等不下去了,就带着全家在酒店吃泡面。
还有西安,同样火到没朋友。
面对人头攒动的大唐不夜城,有网友发出感慨说:“您要的盛世大唐,回来了。”
可以看出,过去三年,大家在出游上有太多的限制,而被压抑这么久的种种需求,终究会得到释放。
不管是春节档票房,还是文旅消费,都是一个信心积极回归的信号。
03
回顾2022年,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:
全国人口减少85万,开始步入人口负增长时代。
对于这个结果,既在情理之中,又在意料之外。
早在2016年,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就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的现象。
只是没想到,在鼓励二胎、三胎的政策刺激下,还是没能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。
面对全国生育率下降,高层怎么办?城市怎么办?
无他,一边鼓励生育,一边开启抢人大战,双管齐下,刻不容缓。
因此,随着事态的发展,城市之间的人口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,连一线城市深圳也在春节前迅速做出了反应。
1月11日,深圳拟发生育补贴,只要夫妻一方为深户,孩子在深圳落户的话,就可以领钱了。
生1个孩子,补贴7500元;
生2个孩子,补贴11000元;
生3个孩子,补贴19000元;
第4个起,每个补贴19000元。
开弓没有回头箭,抢人大战亦是如此。
在1月27日《深圳特区报》的头版上,有一篇吸睛的报道, 题名为 “首趟返岗专列 四百工友抵深”。
据报道,1 月 26 日傍晚, 深圳去广西拉回了 400 多名工友。
为了“抢回”这批工友,深圳联动阳朔,安排专车接人,再送到桂林高铁站,到了深圳北站又有公司大巴送到宿舍门口,点对点无缝衔接。
报道还说,类似的免费专车、专列会大量安排,成为今年深圳参与 “抢人大战 ”的常态。
另外,兔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两天,浙江、福建、江苏媒体也相继报道了当地 提前布局、跨省招工 的消息。
结
上面的意思,其实已经很直白了。
2023年,只为搞钱,只为抢人,只为经济复苏。
至于接下来楼市怎么走,这不再是一道辩论题,而是一道选择题。
选择哪座城市,选择哪些板块,这才是你当前要思考的问题。
事实上,春江水暖鸭先知,早在上面给出明牌之前,外资已经纷纷进场抄底中国房地产。
马斯克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, 宁可错误的乐观,也不正确的悲观,因为悲观毫无意义。
乐观总是能让人变得更有办法,更有行动力,从而有更好的结果。
从现在开始,我们真的可以试着乐观一点了。
本文完。
无论是刚需还是投资买房,如有具体需求,关注后可以私信我,解锁更多关于深圳、东莞和广州的买房黑科技。
学习的成本很低,踩坑的代价极大
房价跌跌不休,还能买吗?
买了会不会站岗?怎么选择时机?
房产知识,既可以帮你买房避雷
还能够买到价值更高的房子
点关注,私信我了解更多房产硬核知识